猪传染病防治技术- 猪痢疾

猪痢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猪肠道传染病。其主要特征是,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,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。主要症状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。本病可使病猪死亡,生长发育受阻,饲料利用率下降,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
1.病原本病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。

2.流行特点本病只发生于猪,最常见于断奶后正在生长发育的架子猪,仔猪与成猪较少发病。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,康复猪带菌率很高,带菌时间可长达数月之久。康复猪经常随粪便排出大量病菌,污染饲料、饮水、猪圈、食槽、用具、周围环境及母猪躯体(包括奶头)。当仔猪出生后,通过吃奶与吃料从消化道感染,在断奶后发病。各种应激因素,如阴雨潮湿,猪圈积粪,气候多变,拥挤,饥饿,运输及饲料变更等,均可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。本病一旦传入猪群,很难肃清。在大面积流行时,断奶猪的发病率可高达90%,经过合理及时治疗,死亡率较低,一般约为30%。

3.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0~14天,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轻重程度不等的腹泻。在污染的猪场,几乎每天都有新病例出现。病程长短不一,偶尔可见最急性病例,病程仅数小时,或无腹泻症状而突然死亡。大多数表现为急性型,初期排出及灰色的软便,病猪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,体温升高(40~40.5℃),当持续下痢时,可见粪便中混有黏液、血液及纤维素碎片,使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,呈棕色、红色或黑红色。病猪弓背吊肚、脱水、消瘦、虚弱而死,或转为慢性型,病程1~2周。慢性病猪表现时轻时重的黏液出血性下痢,粪呈黑色(称黑痢),病猪生长发育受阻,高度消瘦,部分康复猪经一定时间可以复发,病程在2周以上。

4.解剖病理改变病死猪显著消瘦,被毛为粪便污染。病变主要在大肠(结肠、盲肠),而小肠没有病变。急性期病猪的大肠壁和大肠系膜充血、水肿,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,大肠壁水肿减轻,而黏膜炎症逐渐加重,由黏液性出血性炎症发展至出血性纤维素性炎症,表层黏膜坏死,形成黏液纤维蛋白伪膜。病变分布部位不定,可能分布于整个大肠部分,或仅侵害部分肠段。病的后期,病变区扩大,呈广泛分布。

5.预防本病尚无菌苗。在饲料中添加下述药物,虽可控制本病发生,减少死亡,起到短期的预防作用,但不能彻底消灭。彻底消灭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。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,必须引进种猪时,要严格隔离检疫1个月;在无本病的地区或猪场,一旦发现本病,最好全群淘汰,对猪场彻底清扫和消毒,并空圈2~3个月,经严格检疫后再引进新猪。这样重建的猪群可能根除本病。当病猪数量多、流行面广时,可用微量凝集试验或其他方法进行检疫,对感染猪群实行药物治疗,无病猪群实行药物预防,经常彻底消毒,及时清除粪便,改进饲养管理,以控制本病的发展。据报道,有的病猪场采取下列净化措施,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以血痢净(主含痢菌净)每千克饲料1克,连喂30天;不吃料的乳猪灌服0.5%痢菌净溶液,每千克体重0.25毫升,每日1次。每周用消毒灵对猪舍和环境消毒1次。每月灭鼠1次。封锁3个月。结果停药后4个月肛拭子培养全部阴性。

6.治疗药物治疗有较好的效果,可以很快达到临床治愈,但停药2~3周后,又可复发,较难根治。对本病有效的治疗药物很多,列述如下,供选用。如发现疗效不佳,应迅速更换。(1)痢菌净:治疗量,口服每千克体重5毫克,1日2次,连用3~5天。预防量,每吨饲料50克,可连续使用。(2)痢立清;治疗量为每吨饲料50克,连续使用。预防量与治疗量同。(3)二甲硝基咪唑:治疗用250毫克/升水溶液饮用,连续5天。预防量每吨饲料100克。(4)甲硝咪乙酰胺:治疗用60毫克/升水溶液,连续饮用3~5天。预防量同治疗量,即每吨饲料60克。(5)四环素类抗生素:治疗量为每吨饲料100~200克,连用3~5天。(6)异丙硝哒唑:治疗用50毫克/升水溶液,饮用7天。预防量为每吨饲料50克。(7)维吉尼霉素:治疗量为每吨饲料100克,连用14天。预防量减半。(8)洁霉素:治疗量为每吨饲料100克,连用3周。预防量为每吨饲料40克。(9)硫酸新霉素:治疗量为每吨饲料300克,连用3~5天。

标签: 菌类功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