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猪进入寒冬 生猪保险能否打破猪周期困局

生猪出栏价从今年初就一直萎靡不振,目前已经跌至6.8元/斤。价格波动不仅影响到养猪行业的健康发展,也影响到CPI的指数。业内人士称,生猪业已经进入“寒冬”,我省可借鉴外地经验,发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为养殖户保驾护航。 猪肉市场需求减少生猪价格持续走低 从叶集实验区出发翻过数道山梁,六安市亿万牧业有限公司映入眼帘。偌大的养猪场里,倒显得有几分寂静。“市场不景气,我的养猪场今年已亏了400万元,现在快变成‘负翁’了。”公司负责人窦显六满脸憔悴,他语调颤抖地说:“原本想挺过了年初的低价冲击,在下半年赚回来,谁料到猪市如此惨淡。” 亿万牧业现存栏7000头猪,是一家上规模的养猪企业,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。而对于小型养猪户来说,今年无疑是一场痛彻心扉的“滑铁卢”。今年,长丰县义井乡甄茂初和家人养了200头猪。“一家人白忙活了一年,不仅没赚到钱,还背了一债,现在只能苦苦坚持着。”他苦涩地说道。 “旺季不旺、淡季很淡”成为今年猪市的真实写照。养殖户找不到规律,猜不透行情。生猪价从今年3月的最低价5元/斤,到5月份后有所回暖,在11月初曾一度到8元/斤,但到了11下旬后,价格跌到7元/斤,直至12月11日的6.8元/斤。“往年年底生猪价格都会提高,今年却一反常态,当前的生猪价格同比下跌0.83元,跌幅达10.74%。”安徽农大教授殷宗俊分析称,按照猪粮比计算,生猪价格7元/斤左右才能保本,而养殖户目前每出栏一头猪就要亏近100元。 “现在养猪从繁殖到饲养过程都有技术、防疫、保险等做保障,唯独在销售的环节上没有保障。”合肥牧和养猪合作社负责人王宗开称,协会里285家养猪企业,多数陷入生存困境。“眼下是养猪业真正意义上的寒冬,不少养猪户都在低价甩卖母猪,估计春节后会有三分之一的会员企业关门。” “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的调整,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在减少,加上进口猪肉的影响,市场变得更窄。养猪行业受上半年的低价冲击,但并没有及时调整产能,甚至扩大生产,想赶春节前的一贯的好市场,导致市场产能过剩。”业内专家分析称,近年来,生猪价格跌宕起伏,对于养猪户来说一直缺乏经营安全感。 养猪产业健康发展亟待引入价格保险 就在我省上演“猪贱伤农”的“悲剧”之际,部分省外的养猪户正感受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“温暖”,这让省内的养猪户羡慕不已。“现在有政府补贴保费,保险公司给保本,咱就不用拆猪圈、卖母猪了。”这是北京养猪户王敏面对当地媒体的肺腑之言。 今年安华农业保险(北京)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进行了升级改进,继去年1年期保险产品外,又推出了半年期新产品,供北京市的养殖户选择。1年期保费为每头12元,半年期保费为每头36元,市区两级财政共补贴80%,生猪养殖户自行承担20%。根据安华农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合同约定,一年内猪粮比指数平均数低于6∶1,安华农险给予被保险人理赔金,以补偿生猪养殖户因猪肉价格下跌受到的损失。当前,合同期内猪粮比平均指数为5.54∶1,北京市的养殖户共得理赔款815万元,当期赔付率达256%。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,就是当生猪价格下跌到一定的程度,猪粮比值低于某一设定点时,由保险公司给予赔偿的一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。“这种保险为养殖户确保了一个最低收益水平,使养殖户即使在价格过低的情况下,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收入,有能力继续留在养猪行业不退出,从而保持了市场供应量相对平稳。”从事生猪业多年现在在保险业任职的项武华认为,生猪行业面临最棘手的问题是资金链的问题。“经过大半年的亏本经营,我省不少养猪户在借贷维持,一旦资金无法及时回笼,猪场就意味着快要关门了。” 目前,我省已经实施了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两个险种。其中,能繁母猪保险是针对能繁殖的母猪的保险,投保率达到了95%。育肥猪保险是针对以宰杀、出售猪肉为目的而饲养的猪保险,此险种已经在颍上、灵璧和蒙城等地试点运营,并即将扩大试点范围。国元保险农保部副总经理宛新林认为,这两个险种主要应对的是生产环节中的自然风险,在应对市场风险上无能为力。但现实是,对于养殖户来说,除了自然风险,损失主要体现在市场交易环节上。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财政补贴将占大头 生猪价格周期性剧烈波动,不仅有损养殖户利益,对消费者也无益处。农业专家表示,养殖户作为产业链条上的第一关,如果一直赔钱,就会减少母猪存栏量,导致未来市场供应量减少,猪肉价格势必随之上涨,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,打乱的将是整个产业的平衡。 “要是有保障生猪价格的保险,我肯定会第一时间投保,今年损失也不会这么大了。”窦显六说道。记者在采访中,听到养殖户类似的呼声还有很多,他们认为,我省应尽快发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,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轻“猪周期”震荡带来的经营风险。 其实,国内多个省份也正在积极试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。今年,辽宁启动了“生猪价格指数综合保险试点”,截止到11月底,已为50万头生猪投保。在浙江,首批参保的生猪规模就达4.05万头。 “目前,我省正在调研和酝酿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,以健全养猪行业从繁育、生产到销售的保险链条。”安徽保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作为政策性保险,在保费上政府财政将出大头,小部分费用由养殖户承担。 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若是按能繁母猪保险、育肥猪保险的运营模式,养殖户将承担保费的20%,省、县两级财政补贴保费的80%。”宛新林认为,目前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“猪粮比”为6∶1,即低于6∶1时养殖户亏损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发改委每周公布一次的“猪粮比”为参照,在保险期内,如果平均“猪粮比”低于6∶1,视为保险事故发生,进入理赔程序。“若是我省每头猪的保费是30元,保额将是500余元,财政将补贴24元,这意味着养殖户只要为每头猪掏6元的保费。” 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来说,国家和地方能否补贴再多一些,进而使保障再高一些,这也是养殖户和险企普遍的心声。

标签: 菌类文化